学术报告
青岛市人大代表胡金焱:支持青岛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2日 11:21   作者:   点击:[]

青岛市人大代表张旭明:打造全国首个安全应急装备行业垂直数字化电商平台

奋楫者,立潮头。1月27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4年的美好新未来。

青岛市人大代表胡金焱:支持青岛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就支持青岛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给出了他的建议:

胡金焱表示,当前青岛市着力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宏伟篇章,也赋予了青岛高等教育新的使命和更大担当。近年来,青岛市在山东高等教育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正在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聚集区。在29所驻青高校中,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所国家“双一流”高校;有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5所山东“双高”建设高校;在2023年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优势学科和潜力学科建设的9所高校中,山大、海大、石油大、青大、山科大、青科大6所驻青高校入选,大大拉开了与山东其他地区的距离。以青岛大学为例,近年来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影响力不断跃升,核心办学指标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成为唯一入围软科(ARWU)、USNew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和QS亚洲大学世界四大主流大学排行榜的山东省属高校,学校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300位,国内排名前50位;在最新的自然指数国际排名中进入全球前200位,国内排名第52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连续三年上榜,2023年位居国内高校第38位。山东科技大学等驻青高校也紧随其后,在国内外多个排行榜中快速提升。“青岛力量”在山东高等教育格局中正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办学经费不足的境况,始终严重制约着驻青高校的发展。省属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省财政拨款,与生均拨款挂钩,不与学校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教师队伍、科研平台等发展水平挂钩,这意味着学校内涵发展越快、学科建设水平越高、人才队伍越强,办学经费压力越大。多数省属高校的人员经费支出占到财政收入的70%-8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可用于发展的经费严重不足。以驻青高校社保医保支出为例,自2014年10月实施养老保险社会化改革至2021年6月真正入轨,均由高校自筹资金垫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驻青高校垫付的基本养老金高达25亿元,各高校均以贷款解决,该笔垫付资金由社保基金记账,不予清算,不退还给高校。同时各高校于2021年6月又贷款16.5亿元,向社保缴纳了个人缴费部分,极大加重了高校贷款负担。同时,地方医保单位要求驻青高校从2014年10月开始进行医疗保险清算,补缴医保基数调整的差额部分约7.5亿元(其中青岛大学2.4亿元),高校均无财力补缴。鉴于此,为更好地发挥驻青高校在青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快速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急需青岛市加大支持力度,巩固并加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胡金焱指出,近期召开的中共青岛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的2024年经济工作总要求,明确了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青岛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航向。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指出,青岛是山东发展的“龙头”。一个省份的“龙头”城市一般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创新能力、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创新人才集聚地、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等特征。对标国内“龙头”城市,诸如北京(34所)、上海(15所)、南京(13所)、广州(7所)等城市都拥有众多“双一流”高校,高等教育高度发达已然成为国内“龙头”城市的重要标志。

大学因城市而生,城市因大学而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合肥等一批城市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以深圳市为例,“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投入将超过650亿元,尤其在2020年投入超200亿元,投入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大学2023年预算经费就达57亿多元,远超中西部大多数“双一流”高校,在全国地方高校中遥遥领先。南方科技大学仅建校12年就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充足的资金投入为深圳市高等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创下了高等教育版本的“深圳速度”。深圳市也逐步实现了从“高价买人才”到“自家育人才”的转型。正是深圳市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推动人才聚集、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耦合,支撑深圳市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进入全球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十强行列。这是城市与大学互相成就、相互赋能、发展共赢的典型案例。青岛市作为山东的龙头城市首位度城市,也应以更高视野、更大魄力,谋划和推动青岛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代表青岛高等教育水平的大学,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和高度重视,在谋划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上的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必将开创青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建议青岛市参照深圳市的做法和经验,精准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助推驻青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驻青省属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驻青5所省属高校均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青大、山科大、青科大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优势学科和潜力学科建设高校,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建议:青岛市在推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中,进一步加大对驻青省属高校支持力度,支持青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重点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省属高校实现国家“双一流”突破,壮大驻青高校的“国家队”阵营。

二是推进省市合建实现校地融合发展。在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上,坚守投入高等教育的战略定力就是一座城市最大的竞争力。2022年深圳市GDP为3.07万亿元,每年计划拿出150亿左右支持高等教育发展,2023年青岛市GDP预计达为1.58万亿元,已连续8年过万亿,具有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财政能力。2022年10月,省委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动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入推进高校与驻地市融合发展,2023年在济南、青岛分别确定1所高校,开展省属本科高校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试点,实施省市合建、财政共担的经费投入体制”,这与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不谋而合。青岛大学是唯一实施省市共建的驻青高校,之前已经有效实施两期共建。建议:青岛市委市政府将青岛大学作为山东省首批省市合建试点高校,以此衔接第三期省市共建,正式签署“十四五”省市共建青岛大学协议,省级两级在原投入规模只增不减的基础上落实共建资金,支持青岛大学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探索城市与大学互相成就、相互赋能、发展共赢的新模式。同时,以省市合建青岛大学为样板,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建立政府支持驻青高校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实现城市与高校互动共进、协同发展,以驻青高校的整体高质量发展凝聚起青岛市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是为驻青省属高校解决社保医保财务压力。驻青省属高校均因社保医保背负沉重财务压力,建议:青岛市实施社保清算和医保减免,切实为驻青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减负。一是社保清算,对准备期内(2014年10月1日至2021年6月)在职人员缴费与属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支付的养老金(已由高校垫付)差额,给予一次性抵扣清算。二是医保减免,免收准备期内因保险基数调整的差额部分。三是职业年金记账利息,2018年底前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记账利息由省级财政保障,建议将省属高校个人账户记账利息拨付给各高校。

来源:凤凰网:https://qd.ifeng.com/c/8WlBHfnLWqM


上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讲座 | 胡金焱: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逻辑 下一条: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接受“两会”直播专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