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科研成果
【青岛日报】胡金焱:聚焦创新驱动 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工作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9日 13:34   作者:JW   点击:[]

《青岛日报》(2018年4月9日 10版 理论周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省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确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国家赋予我省的历史重任,为山东加快转型发展指明方向。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试验区重点建设的“三核”之一,青岛应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勇于开拓,率先发展,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特优”三篇文章上冲在前、出亮点、做示范,引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探索新的道路。

一、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与挑战

青岛近五年(2012—2017)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8.6%,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9918元,约合1.78万美元,已达到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地区)标准。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5.4%,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新经济的成长势头加快,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79.5亿元,增长10.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104.7亿元,增长10.9%,转型发展成效初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岛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从国际视角看,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建立在传统要素禀赋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体系加速转变,加之地缘政治影响,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区位优势有所弱化;从国家层面看,当前国内各区域间竞争加剧,青岛偏离国家重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干线和枢纽,与内陆重点城市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偏少,经济辐射及承担国家战略的能力亟待提升;从自身发展看,青岛创新发展动能相对不足,与深圳、杭州、苏州等先进城市差距明显。2017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5%,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是名副其实的“创新之都”。杭州市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速超过GDP 增速两倍以上,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0%。相比之下,青岛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0.9%。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化的核心区,青岛应以时不我待、勇于担当的精神,立起标杆,树起典范,创出经验,从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环境着手,凝聚创新动能,率先建设一批有国际影响的产业集群,成为带动山东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二、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一是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主体。近年来,虽然青岛市新建企业数量、创业人才规模快速增长,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加快建设产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园区,但产学研转换机制不畅,科技成果产业化比例不高的现象并未根本改观,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缺少知名高科技企业,全市“四新”经济尚难以支撑我市未来的发展。究其原因,创新主体不足、企业家精神缺失是重要因素。为此,应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把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

二是聚焦五大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包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五大要素。青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从集聚创新要素着手。

产品创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已迈入大众消费阶段,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既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衡量产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此,青岛需要加快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我国消费结构升级提供支持;二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以国家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建设为目标,积极发展国际物流、财富管理、影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度假、健康医疗体育、时尚与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满足人民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

技术创新——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作为海洋科技名城、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青岛应高度关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以青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突破,探索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与运营、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在山东省率先推广。要聚焦重大科技创新领域,突出海洋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海洋智力、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国家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海洋发展中心。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科技研发体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投入决策、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市场创新——加快双向开放力度。应强化青岛对东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集聚与配置能力,扩大我市在国际贸易、产业、航运方面的优势,实现陆海内外联动,在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凸显青岛优势。将青岛城市空间向内陆方向拓展,加快国家沿海高速、高铁通道的建设,实现青岛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及内陆各重点城市的快捷联系,将我市建成国家高速公路、铁路及航空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增强区域辐射能力。

资源配置创新——加快各类创新要素集聚。以全球视野集聚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专业人才队伍开展技术研发,将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由此带动资本、产业等要素在青岛集聚。在城市制度设计、空间规划、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各类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发展的需要,培育开放包容城市文化,将青岛建设成为人才创新、创业和发展的沃土。

组织创新——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依托西海岸新区、青岛蓝谷、青岛高新区、胶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军民融合示范区、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园区和特色园区的政策高地,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将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转化为改革红利。鼓励大型科技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孵化器,通过开放知识和技术平台,利用融资和经营网络等,吸引众多创新创业者加入产业创新链条。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创新财政支持模式,通过建立信贷增信、风险补偿、利息补贴机制,降低科技金融风险与成本。

三、着力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构建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创新需要推动,聚焦“十强”产业,发挥重点产业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以旧换新,带动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青岛应聚焦优势特色的轨道交通、智能家电和船舶海工,打造出有国际影响的产业集群;围绕橡胶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及机械设备等传统支柱产业,建设一批有引领作用的橡胶谷、纺织谷、食品谷、机械谷等聚集区。

青岛制造业基础雄厚,有“品牌之都”的美誉。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必须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传统的大型工业企业有机耦合,加快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转型升级,大力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智造链,打造有引领作用的制造产业集群,率先实现从“制造”到“智造”,再到“质造”的转变。青岛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集团、澳柯玛等知名企业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引领制造业开创革命性的变革。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中小制造企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要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互联网+”为抓手,以技术创新和跨界融合为主攻方向,推进中小企业的新旧动能转换。

二是打造智慧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颠覆了服务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及新模式的发展,引发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青岛应率先建设智慧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推进“数字青岛”到“智慧青岛”建设,引领全省由交通、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转化,领导新经济、新产业发展,成为全球服务分工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要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改造升级服务业,以“互联网+”“标准化+”推进服务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起“智慧”服务业产业体系。

领先建设精品旅游和文化创意等生活性服务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示范区,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打造消费生态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商贸”“智慧社区”“智慧停车”“智慧旅游”等,打造“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全方位、全体验的消费格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精品旅游和文化创意等生活性服务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引领作用的时尚之都。

三是着力建设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要抓住绿色发展和融合发展这个“牛鼻子”,积极推进农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农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业态发展的动能转换,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发挥出链群效应,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和智慧型四种业态,构建有国际影响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

四、创新政策环境,挖掘动力源泉

创新需要依托,我们要提供大环境支持,制度、条件、机制、政策等要为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使创新畅通无阻,让改革不遇红灯。

一是坚持协同创新,构建协调机制。为了实现青岛与济南和烟台的协同创新,需要建立“三核”城市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新时代的城市引领向城市群引领,并构建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联动机制,助力实现多点开花。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统筹推进区域资源要素配置,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健全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新模式,加快形成多点开花、点面结合、快速崛起、优势彰显的现代产业集群机制体制。通过整合创新资源,突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探索新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二是优化创新生态,营造创新环境。在政务环境方面,应树立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理念,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解决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将公共服务职能上升为政府的核心职能,通过优化政府结构、创新政府机制、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效能,建成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在营商环境方面,建立与国际营商环境透明化、便利化趋势相适应的商事制度,为企业营造公平有序、公开透明、高效便捷、执法严明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营商环境。在法制环境方面,加强社会契约精神的培养,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遵守契约、诚实信用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氛围。

三是破除制度藩篱,完善制度保障。适应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变革,破除科技与经济的制度藩篱,构建价值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机制。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区,打破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完善集群+联盟+平台的集成型的新兴产业组织模式。从财税、金融、投资、产业、贸易、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争取一批先行先试政策,明确实施细则或配套政策,形成持续的政策叠加效应。完善创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建立新旧动能转换政府引导基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构建以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主体的科技人才体系。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结合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加大引入国外先进专业技术和理念的力度,加快拓展国内合作渠道发展建设,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文化创意、海洋生物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引领产业发展方向。重视科技创新平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面向国际化的服务网络,完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机制。

探索国际联合研发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与发达国家共建特色创新园区,聚焦共性技术,强化合作研究,促进开放和协同创新,构建以开放与共享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科学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实现国际间技术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推进新型跨国众创空间建设、设立跨国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创新资源开放流动,丰富和深化多领域国际合作层次和水平。

五是建设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的文化观念引领社会思潮,推进国际交流,弘扬公共精神,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积极倡导“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营造适应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变革的社会生态环境,营造对新技术突破带来产业变革规律的认识的社会氛围,积极倡导“共享共创”理念,建设“共建、共享、共生”的社会文化,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及新模式的良好氛围,建设“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作者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自:http://epaper.dailyqd.com/html/2018-04/09/content_211465.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上一条:【青岛日报】胡金焱:发挥高校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下一条:【光明网、大众日报等】胡金焱:深刻理解“两个走在前列”的丰富内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