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科研成果
【大众日报】胡金焱: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31日 14:16   作者:JW   点击:[]

《大众日报》(2018年5月30日第14版 思想纵横)



  □ 胡金焱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也是山东实现“走在前列”目标的重要方面——

  作为肩负“走在前列”使命的农业大省,山东应该发挥农业规模大、底子厚、基础牢的优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干在先、走在前、作表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激活市场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保障,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引导资本、劳动、技术等经济增长核心要素“回流”农村,全力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为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齐鲁样板”。
  接“二”连“三”,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农村“产业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推进农村地区“产业振兴”,其关键是接“二”连“三”,即把农业作为起始链,把工业作为深化链,把服务业作为延伸链,在横向上强化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连接,延长产业链条,丰富农村地区产业体系;在纵向上形成产业发展梯队,强化上下游企业、行业的连接,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目前,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已经接近4:1,诸城、寿光、城阳等地区在“农业+”方面形成了很多示范经验,全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的潜在需求规模均在千亿元以上,可以说,山东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已经初见成效,未来继续发展的空间很大。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局中,做好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需要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产业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是全球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山东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是要聚焦农产品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矛盾,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从以个体农户为主的生产模式转变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者合一的模式;从以种植、养殖等单一行业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变为“种销一体”“产销一体”的模式;从以收购、转销等为主的供给模式转变为深加工模式,促进农产品生产效率和供给质量的提高。二是需要以服务业为载体发展农业,形成叠加增值效应。推进农村地区“产业振兴”,必须顺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把山东丰富的地理、文化、历史资源用好用足,通过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叠加,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增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供给效率;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应通过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等在“绿色经济”中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此外,山东还应坚持把品牌策略、体验策略等服务业发展思维融入农业生产中,推进山东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在全国有知名度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在实现产业融合、产品融合的同时,推动市场边界融合,提高市场承载力,再现“全国农业看山东”的辉煌。
  把“绿色”作为农村发展的底色和目标,同时把发展作为“绿色”的前提和基础,实现农村“富而美”
  乡村振兴是对农村地区生产力的再发展、再释放,既包括提高物质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包括改善生态产品的供给质量。山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和目标,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也应把发展作为“绿色”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对农村地区优势资源的使用效率,解决“守着金山讨饭吃”的内生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全省农村“富而美”的发展。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山东建设美丽乡村,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环境、发展绿色乡村生活方式作为主攻方向,以“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方法”为原则,对资源开发使用、生产经营体系等进行绿色化改造,推动农村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向绿色集约转变。同时,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标准,聚焦部分农村绿色“底蕴”衰退,资源透支、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的矛盾,积极推进乡村环境综合防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洋系统治理,扎实做好农村改水改厕等工作,特别是在一些生态退化严重的地区,应尽快启动生态补偿工程,积极推进不适宜耕种土地的改造治理等工作,以前期经济发展成果,反哺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加速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自我增值的步伐,使乡村发展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变为“边吃山边养山,边吃水边养水”,筑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态基础。
  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产的根本动力在于消费,随着农产品消费需求升级和结构变化,农业生产应该更加突出市场导向,由依靠资源投入增加产出数量向依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质量转变,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产破坏弱的绿色生产方式。应着力降低乡村对化肥、农药、燃烧秸秆等传统生产方式的依赖,培育壮大有机、循环等农村生产新模式,提高乡村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应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将齐鲁文化、传统民俗、生态观光等特色资源有机融合到乡村建设上,大力倡导农村居民培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生活方式,打造山东特色小镇。
  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基,也是在农村地区推进绿色发展的落脚点。应在发展生态农业、养生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养老农业等绿色农业产业上下功夫,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同时,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鼓励每个村镇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确立1-2个绿色主导产业,并将各类优势资源聚焦到核心农产品生产上,形成产品比较优势。此外,应扭转依靠增加产品数量抢占市场的传统思维,从过去“求全求多”向未来“求精求质”转变,把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矛头放到提高产品质量上,通过质量竞争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尤其是成功企业家参与乡村建设,发挥其资金、管理、知识等方面的优势,为乡村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吸引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注重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让农民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需要资本、劳动、科技的共同参与,但在收入分配中要充分保障农民的根本权益。从山东特色乡村发展成功经验看,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挖掘乡村发展潜力的关键。
  实施乡村人才战略,吸引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重视农村青年人才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做好新型农村科技人才和大学生的吸引工作,鼓励有意愿、有现代科技知识、有高端技能、有互联网思维的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发展。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尤其是各类成功企业家参与乡村建设,发挥其资金、管理、知识等方面的优势,为乡村产业发展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坚持工匠精神,将乡村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纳入重点宣传和传承对象,实现传统农村工匠人才的“传帮带”功能,挖掘传统农村工艺价值和品牌。鼓励农民创新创业,为农民在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要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完善人才的相关保证制度和措施,为人才在乡村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福利待遇。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就业能力。高水平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农民的培训,让农民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收入水平。根据现代乡村发展的人才需要,可以通过加大对企业培训补贴,由企业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农民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的工作需要,构建“培训——就业——增收”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保障农民能够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乡村与高校的合作,为学校提供实验创新的大舞台,利用学校的知识资源服务乡村发展。(作者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山东大学省级新型智库“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中心”主任)

来自http://paper.dzwww.com/dzrb/PDF/20180530/14.pdf


上一条:【光明日报】胡金焱: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下一条:【青岛日报】胡金焱:发挥高校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