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科研成果
工作落实年,如何落,向何处落,知名专家胡金焱有话说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31日 17:01   作者:JW   点击:[]

1月30日,大众日报·论丛周刊刊发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山东大学省级新型智库“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金焱的文章《聚焦短板狠抓工作落实》。


聚焦短板狠抓工作落实

胡金焱


今年是省委确定的“工作落实年”。推动各项工作向深处落、向细处落、向实处落,需要我们正视问题、深挖根源,着力在破解体制机制问题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必须抓住五个发展关键,补齐五方面突出短板。


  抓产业结构升级,补高新技术产业短板


  
产业强是经济强的基础,经济强是山东强的保证。山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首要任务是补齐高新技术产业短板,实现从技术应用“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
  目前,我省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产业群建设方面,产业总体规模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都处于落后位置。应加大高新技术引进和研发力度,特别是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从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际出发,实施技术跟踪和技术超越并进战略,既通过对外合作、科技交流、技术收购等方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全省整体综合技术实力,补齐科技短板;又强化消化吸收,推动各类科技本土化、特色化,尽快形成适应未来竞争形势的科技支撑体系,打造技术应用比较优势,推动形成引领性产业。
  同时,应健全“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在硬环境上通过市场、平台、中介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创新和应用提供载体;在软环境上通过产业政策、财税补贴等优惠措施,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生产制造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推动,实现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和前沿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引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抓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补服务业发展短板


  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撑,只有形成完备、壮大、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才有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山东产业体系建设的优势在于底子厚、资源多、结构完整,短板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无法与一二产业发展形成同频共振,虽然近年来全省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增势保持良好,但与广东、江苏、浙江等服务业发展先进省份相比,与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相比,全省服务业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距较大。2017年末,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不足50%,这两个指标不仅低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两个高于70%”的先进水平。
  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山东应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加快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在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强化其产业延伸链作用,在细化、拆分、重构现代产业价值链的过程中,创造新的服务业发展空间,提高服务业创新性和高端化水平。一方面,应全面深化服务业改革,落实落细各项改革措施,尽快把面上的改革成果转化为服务业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应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对各类服务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回头看”,对各项措施进行“再优化”,对税收、补贴优惠政策进行“督导落实”,对工商、金融、环保等领域配套政策进行“优化完善”,加快产生政策“倍乘”效应。同时,应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寓管理于服务中,优化服务业管理体制,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完善市场协调运行机制,健全商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做好行业自律、服务资源整合、区域品牌建设等工作,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抓新旧动能转换,补科技创新短板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新动能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等结构性问题仍较为突出,尤其是源头创新、原创性创新不足,已成为制约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瓶颈。
  抓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于源头创新和原创性创新,把短期内追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长期追求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既做好经济稳增长、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工作,又立足长远,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应加快培育原创性科技成果,优化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加大源头创新供给,把基础研究、原创性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通发展。企业是实施创新发展的重要主体,创新是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地位。抓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把提升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作为重要目标,着重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微观企业。应引导企业重视自主性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团队和人才梯队建设,实施长期创新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的理念融入到生产、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切实以创新形成发展加速度。


  抓市场主体建设,补民营企业短板


  近几年,我省科技型、创客型民营企业发展滞后、规模较小,导致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明显不足,与标兵省份的差距越来越大。对此,山东应尽快补齐民营经济发展短板,大力发展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民营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生力军。
  当前有几方面问题亟待破解。一是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专门强调要做好这方面工作,这也是我省发展好民营经济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二是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有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惜贷不敢贷。如何破解金融机构顺周期经营问题,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是当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三是推动民营经济向高端化、技术化方向发展。目前,我省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多数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艰巨。
  补齐民营企业发展短板,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鼓励民营企业进军新产业,研发新技术,探索新业态,创新新模式,带动产业融合和产业跃迁,带动“无中生有”实现智慧产业化,带动交叉融合实现跨界融合化,带动催生新的齐鲁品牌实现品牌高端化。应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海尔”“新浪潮”等全国著名企业,打造齐鲁民营企业发展新品牌,形成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补融资结构短板


  受我国特有金融发展历史影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对于我省来说,融资结构问题更为突出,集中表现为“间接融资的制度短板”和“直接融资的滞后短板”。
  在间接融资方面,由于相关制度缺位导致整体融资效率持续下降,使得融资越来越难、越来越贵、风险越来越高。一方面,融资担保体系和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对间接融资的支撑能力不足,与不断增长的融资需求严重错配,导致资产抵押、互联互保等融资模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出清加快,这种间接融资模式加速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领域传递,导致风险水平居高不下,并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之间形成“负反馈循环”。另一方面,对大量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的资金缺乏有效引导安排,即使允许其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新型金融组织,但对其后续规范发展以及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也缺乏持续指导,导致大量民间资本仍然无序运行,脱离监管视野,不仅没有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反而成为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等风险滋生的土壤。
  在直接融资方面,山东曾经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探路者和领头羊。如青岛啤酒、青岛海尔、济南轻骑等省内企业连续创新新股发行方式;青岛啤酒是国内首家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的公司;山东成立全国第一只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积极探索交易市场建设,建立了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济南山东产权交易所和青岛证券交易中心等。但近年来,山东直接融资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不断下滑,特别是在利用股票市场融资方面,前进步伐明显放缓,个别年份甚至“举足不前”。目前全省境内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只相当于江苏的1/2、广东的1/3,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也缺乏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和示范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抓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必须着力疏通金融支持渠道。就山东而言,重点难点环节就是补齐融资结构短板。一方面,应加快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和企业征信体系,提高市场化担保能力,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重构银企互信关系,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为大力发展信用融资、减少互联互保融资提供支持。同时,应坚持民间金融引导发展和规范管理“两手抓、两手硬”,既通过设立引导基金、组建新型金融组织等方式,为民间资本“阳光化”“正规化”创造良好环境,又建立健全民间金融运行规则和监管制度,依法处理各类违法违规活动,确保监管“无盲区”“无死角”。另一方面,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加大政策宣传和辅导力度,鼓励企业加快规范化改制进程,用好各类直接融资工具,特别是抓住国家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机遇,发行各类创新型债权、股权融资产品,产生示范带动作用。应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各类基本交易制度和管理规则,在做好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推进组织、制度、产品、业务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力和市场活力,为更好满足市场主体投融资及风险管理需求提供支撑。
  (作者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山东大学省级新型智库“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

大众日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90130/Articel10002MT.htm

新锐大众(大众日报出品):http://respub.xrdz.dzng.com/content/201901/30/c590447.html

上一条:【大众日报】胡金焱:聚焦短板狠抓工作落实 下一条:【光明日报】胡金焱 孙继国:创新驱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