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科研成果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胡金焱:拓展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研究新境界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6日 14:23   作者:   点击:[]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年6月16日08专版)

作者:青岛大学党委书记 胡金焱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命题,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在2023年3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强调,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观高度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当代社会主义经济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两种制度模式并存共处、交流互鉴,形成了一部既充满艰辛曲折历程又愈以显现光明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史。两种社会制度现代文明因素的交流互鉴,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百年未有大变局,世界全球化格局的新变化也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实践在理论上提出新的时代命题。马卫刚的新著《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从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出发建立了一个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当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结构,论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确立的现代文明和谐世界共同价值观。这一研究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也是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在丰富和发展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上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成果。

全球化世界格局中新的时代命题

面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并存共处、交流互鉴的全球化格局新变化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形态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预想不完全相同的客观实际情况,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实践在理论上提出新的时代命题。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来自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实践过程的客观现实与存在。正如马克思研究《资本论》是以当时英国资本主义为典型地点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典型地点就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同时也要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变化,包括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历史挫折和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以及当代全球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欧美国家社会变革中,进行深入的理论逻辑分析和客观的历史实证考察及比较研究。基于此,《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在世界全球化经济发展格局中深刻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当代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系与西方美欧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形态的实际表现态势,预示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未来变革的方向与趋势。

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规律。《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对当代社会主义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原则,结合人类当代经济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在当前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发展变化中,以分析全球化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客观规律为主线,从研究当代世界两种社会制度形态并存共处互融相交的主体经济关系演变转化入手,通过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形态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形态,揭示了两种制度从“并存共处”到“交流互鉴”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过程。即:在全球化经济发展格局下,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本质特征、现实模式和运行规律为理论主题,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思想,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共同价值观,致力于在理论层面上深刻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未来就在于顺应全球化趋势,最终走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成为倡导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坚持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的全球化积极力量,中国经济也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振兴全球贸易注入了至关重要的发展动力。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获得了各方积极评价。这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能够兼容并包、聚集和吸纳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力要素,也展示出人类世界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前进的未来方向。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辩证法方法论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理论问题,密切联系世界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中两种制度形态并存共处、交流互鉴格局下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进行深层次的理论逻辑分析和历史逻辑考察,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生产方式历史传承的客观联系中研究转换基因,发现演变规律,从而建立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形成了《资本论》的范畴体系方法论,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导下形成的系统科学方法论,对于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资本论》经济范畴体系的发展性原则建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范畴体系,就要揭示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4个环节的社会主义组合形式的理论逻辑,在理论上科学把握这一点对于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分篇十分重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目的是创造剩余价值,直接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交换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分配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分割过程,消费过程是服从于剩余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手段,社会生产总过程是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的统一。所以,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是资本的总过程即分配理论,消费过程作为劳动力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扣除分别在生产篇及分配篇里进行论述。《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直接生产过程是创造物质文化产品的过程,交换过程是联结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媒介环节,分配过程包括劳动者获取消费所需物质文化产品的财富分享手段和生产积累的资源配置两个方面,消费过程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过程。在这里,社会生产总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统一,交换过程成为社会生产总过程的表现形式,在这个总体表现形式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性。它表明,不深入考察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的性质,不懂得社会主义交换关系的性质,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无法破解社会主义生产与商品经济内在统一关系的理论难题。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形态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应按照生产需求篇、消费分配篇,然后社会生产总过程篇即交换篇的顺序建立理论篇章体系,分配关系作为社会财富分享及资源配置理论分别在生产、消费过程进行研究。

  按照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动因来自人类的社会化大生产全球化发展趋势。现代世界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实质上是一部分人的社会财富占有在全社会具有统治支配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根本特征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以实现每一个人对社会财富的实际占有并获取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社会条件。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结构的历史逻辑安排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将从社会劳动概念入手作为始点范畴研究社会化机器大生产,分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理论逻辑主线,以自由合作劳动者为社会主体关系,最终将揭示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形态的客观经济规律及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关系具体表现形式的基本机理。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时代化创新的拓展

《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提出的一个创新性理论观点值得关注,即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发展学说中,社会主义经济形态首先是由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产生的,在历史的理论逻辑关系上这两种社会生产方式的转换不可能是对抗割裂简单替代的绝对式,而必然是具有历史传承联系的融合转化的相对式。社会主义不是要把资本主义的东西全都摧毁消灭的绝对化简单取代,它必须而且也只有在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基础上采取历史继承的积极方式,才可能真正现实地产生出来并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历史继承的积极方式”就在于它将积聚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既有发展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孕育产生更加适应生产力规律要求的创新发展形式,从而必然表现为一个融合型转化式历史进步的社会变革过程。由于在全球范围内现实存在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共同基础和现代国家的政治文明制度力量以及人类社会现代文明逐步形成的世界价值观,从当前和现代世界史较长时期看,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并存、共处、互鉴。

随着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随着全球多极化世界百年变局的出现,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国际社会博弈与挑战新态势,尽管美国提出重构基于价值观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世界各国却有不同的反应,表明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人类现代文明社会的时代潮流和全球共识,广大发展中国家已形成以和平共处为主导的人类文明道德共同价值观。这一切都充分说明,现代人类社会形态的未来发展变化必然是制度融合式的社会变革历史进步形态,而采取对抗冲突替代式的割裂转换模式必然遭到世界文明力量的抵制反对。任何一种按下“历史后退键”,并依靠霸主强权维持其独导世界秩序的国际空间将愈来愈小,也将日益遭到国际社会文明正义力量的反对。世界现代文明社会正在形成的多极化格局,已成为不同于上两个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革命形势以及20世纪二战以后国际秩序冷战局势的突出时代特征,并由此表现为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的世界百年变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谐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概论》的出版,在拓展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研究新境界方面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价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http://news.bandao.cn/a/1686891024921312.html



上一条:【光明日报】胡金焱: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步伐 下一条:【经济日报】胡金焱:在深度融合中实现共赢

关闭